荆轲:是他说出了我没能刺死秦王的苦衷

2025-10-04 02:20:05

公元前227年, 燕国濒临灭亡, 太子丹以国使的名义送荆轲到秦王宫行刺。 在太史公的记载中, 荆轲欲生擒秦王以报效太子丹, 最终却被秦王及其左右斩杀, “荆轲刺秦王”以失败告终。 秦王一生经历了四次刺杀,但只有“荆轲刺秦王”这一次,《史记》花费了大量篇幅去记载。 荆轲刺秦王的失败,在于一念之差? “历史的动向有时决定于偶然的瞬间”,我们不妨置身公元前3世纪的语境下追问: 荆轲刺秦王为什么失败? 如果荆轲刺死了秦王,历史将如何演变? 《谏逐客书》对秦朝速亡起到了怎样的作用? 为什么说秦崩的教训在汉兴的经验中? ………… 作为《秦谜》的姊妹篇,《刺秦:重新认识秦王朝》是历史推理写作的开创者、有史学界“福尔摩斯”之称的李开元教授的重磅新作。它从历史考证的视角,通过对《史记》名篇的精准细读,尝试侦破“荆轲刺秦”这一历史事件的真伪虚实。 在《史记》的众多名篇中,“荆轲刺秦王”无疑是最具有戏剧张力的一幕,这一故事于千百年的岁月里被艺术家们不断演绎为新的传说,人们在想象与创造中探索着“荆轲刺秦王”的秘密。 在新作中,李开元老师邀请读者朋友一道,做一番历史侦探破案的尝试: 紧张失态的配角秦舞阳,才是原本承担刺秦重任的主角? 御医夏无且的出现,为什么看似多余却不可或缺? 秦王为何要在左右大臣呼喊“王负剑”之后,才能将剑拔出,砍向荆轲? 李开元教授将事件涉及的多位历史人物、种种历史事件抽取出来,结合新的素材,重新描绘出一幅荆轲刺秦王的历史画卷。 在此基础上,做出打破常规的延伸,引领读者体验宛若科幻世界的神游,尝试历史假设的可能,进而对李斯其人及其名篇《谏逐客书》的历史地位,乃至秦朝的速亡,提出全新的历史学阐释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