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年俗文化 | 送灶、厾米囤、掸檐尘
2025-09-29 11:16:51
八宝饭、条头糕、双酿团等糯米食物
茨菇
祭灶时,全家要行拜叩礼,再将原来贴着的灶马揭下,连同锡箔、纸轿等放在门外烧掉,作为灶神上天的乘具和路资;还要烧些柴豆,充作灶马的食料。明清时上海一些地区还承古代傩戏之风,有跳灶王之俗。
跳灶王,又被称作“打野胡”
厾米囤
在上海崇明等地,送灶夜除了吃廿四糖、卷银包和赤豆饭,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传统年俗活动——厾米囤。厾,意为用手指或棍棒等轻击轻点。在自家场院里,用盛着石灰的布袋或篮子在地上点击一个一个白印,就叫做“厾米囤”,又称“打米囤”。直到地面上白花花的,以祈盼来年丰收。
厾米囤、拜灶王
掸檐尘
在上海,从腊月二十五起至除夕,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,用长柄扫帚掸掉屋顶四角及墙上灰尘、蛛网,称“掸檐尘”(一说叫“掸闲尘”)。由于“尘”与“陈”谐音,所以也叫“掸陈”。老话说“越掸越发”,寓意掸除晦气。同时,这一阶段,人们都要剪指甲、理发、洗澡、拆洗被褥、擦洗器皿,干干净净,辞旧迎新。
弄堂过年图景
年俗流变折射时代变迁。上海很多传统年俗起源于农耕文明,但随着农耕时代一去不返、城市生活节奏加快,厾米囤等一些传统年俗正在市民记忆中慢慢消褪。回顾年俗,找寻历史,是我们留住文化记忆,讲好上海故事的重要途径。
资料:上海文旅智宣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